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2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深部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血压160/100mmHg可通过药物控制、饮食调节、运动干预、心理疏导、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高血压可能与遗传、肥胖、高盐饮食、长期压力、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1、药物控制: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见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片5mg/次,每日一次、缬沙坦胶囊80mg/次,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片25mg/次,每日一次。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2、饮食调节: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g以内。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3、运动干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注意心率控制,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4、心理疏导:长期压力可能加重高血压,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5、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每日早晚各一次,记录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监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避免饮酒和吸烟,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