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具有一定效果,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拔罐、外敷膏药、饮食调理等方式综合干预。痛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湿热瘀阻、脾肾亏虚所致,需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常用方剂如四妙散、当归拈痛汤等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土茯苓、萆薢、威灵仙等单味中药也有助促进尿酸排泄。需注意避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针灸疗法选取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能缓解关节肿痛。急性期采用泻法,慢性期采用补法,配合电针可增强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淤青,一般可自行消退。
3、拔罐治疗在疼痛关节周围行闪罐或留罐,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拔罐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4、外敷膏药如意金黄散等中药外敷可减轻红肿热痛。皮肤敏感者需先小面积试用,出现瘙痒应立即停用。避免与西药止痛膏同时使用。
5、饮食调理推荐薏苡仁、冬瓜等利湿食材,忌食动物内脏、浓汤等高嘌呤食物。可配合玉米须、车前草代茶饮,但需与西药服用间隔两小时以上。
中医治疗痛风需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显现稳定疗效,急性发作期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避免关节受凉,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治疗期间每三个月复查血尿酸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方案。痛风石形成或肾功能受损者应及时转诊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