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肾癌的早期信号约50%~75%的患者是表现在泌尿系以外的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发热、消瘦、贫血、肝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糖等;这些症状往往比泌尿系症状的出现为早,如发热比血尿的出现可早2~6个月。而这些早期症状往往被患者所忽视。等出现肾内性症状,如:血尿、疼痛和肿块三大症状时,一般病程已多属晚期; 一般在较早阶段,只有其中的一项或二项。
作为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第二大杀手,肾癌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传统的抗癌治疗除了作用于癌症细胞,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常常会导致人们所不愿看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找出并直接攻击致癌的病因”,这是十几年来驱动癌症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孔氏肾癌扶正方的出现,无疑是对晚期肾癌治疗的一个新突破和新进展。它不仅可以抑制和扼杀癌细胞,还可以配合手术及放、化疗的治疗,有效防止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其抗血管的治疗效率比放、化疗高约60%,再加上它对于病灶的控制,使带瘤生存的病人可以达到75%-90%左右。为此,孔教授提醒:凡是年满40岁的各类人群,都要每年做定期的身体、胸腹B超检查,终将被忽视的癌细胞都杀死在萌芽中。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肾癌专题:http://www.fh21.com.cn/zhongliu/sa/
早期肾癌切除后复发率通常较低,具体风险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因素相关。复发风险主要受肿瘤大小、是否侵犯肾包膜、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以及术后随访规范性影响。
1、肿瘤分期:
局限于肾脏内的T1期肿瘤直径≤7厘米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可达90%以上。若肿瘤突破肾包膜T2期或侵犯肾周脂肪T3期,复发风险将显著上升至30%-40%。国际抗癌联盟分期系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2、病理类型:
透明细胞癌占肾癌70%-80%,对靶向治疗敏感但易转移;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嫌色细胞癌复发风险最低。肉瘤样分化或集合管癌等罕见类型复发率可达50%以上。
3、手术方式:
根治性肾切除术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但可能影响肾功能。保留肾单位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切缘阳性会使复发风险增加3倍。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在符合指征时与传统开放手术效果相当。
4、分子标志物:
VHL基因突变、CAIX蛋白低表达、PD-L1阳性等分子特征与预后相关。循环肿瘤DNA检测能早于影像学3-6个月发现微转移灶,有助于及时干预。
5、随访管理: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需进行胸腹CT检查,5年内至少每年复查。吸烟、肥胖、高血压等可控因素持续存在可能使复发风险增加1.5-2倍。
术后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毫升以上避免肾结石。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血尿、腰痛或不明原因消瘦时应及时就诊复查增强CT。通过规范随访和健康管理,多数早期肾癌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