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临床表现有多汗、枕秃、夜惊、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样改变。
1、多汗:
患儿头部和颈部容易出汗,尤其在吃奶和睡觉时更为明显。这种多汗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多汗部位容易形成枕秃,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出汗增多鉴别。
2、枕秃:
由于头部多汗和频繁摩擦,枕部头发脱落形成环形脱发区。这是佝偻病早期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需注意与正常婴儿因摩擦导致的暂时性脱发相区别。枕秃通常伴随其他佝偻病症状出现。
3、夜惊:
患儿夜间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这种睡眠障碍表现为突然惊醒、哭闹不安,可能伴有肢体抽动,影响患儿和家长的睡眠质量。
4、囟门闭合延迟:
前囟门增大且闭合时间推迟,正常前囟应在12-18个月闭合。佝偻病患儿由于颅骨钙化不足,囟门边缘软化,触诊时可感觉囟门增大、边缘软化。这是骨骼发育障碍的早期表现之一。
5、肋骨串珠样改变: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样隆起,触诊时可触及多个结节。这种改变是由于软骨细胞增殖区钙化障碍所致,是佝偻病特征性的骨骼改变,在疾病初期即可出现。
佝偻病初期患儿应保证充足日照,每日进行15-30分钟日光浴,暴露面部和四肢皮肤。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注意母亲维生素D补充,配方奶喂养要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6个月后及时添加富含钙质的辅食如豆腐、芝麻酱、绿叶蔬菜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包裹影响皮肤接触阳光。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钙磷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自行补充维生素D导致过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