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需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肿瘤、子宫肉瘤及妊娠相关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在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案上存在差异。
1、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疾病,与子宫肌瘤均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腺肌病常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磁共振成像可显示子宫结合带增厚,有助于明确诊断。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与黏膜下子宫肌瘤症状相似,均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形态。息肉多呈舌状或指状突起,质地柔软,而黏膜下肌瘤多为球形、质地较硬。
3、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在盆腔检查时可能混淆。卵巢肿瘤多位于子宫侧方,活动度较大,超声可见肿块与卵巢关系密切。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有助于鉴别卵巢恶性肿瘤。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则通过蒂部与子宫相连,超声可见血流信号来自子宫。
4、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是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需与快速增大的子宫肌瘤鉴别。肉瘤患者多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疼痛,超声显示肿块血流丰富、边界不清。磁共振成像可见肿瘤浸润性生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5、妊娠相关疾病:
妊娠子宫、葡萄胎等妊娠相关疾病可能被误认为子宫肌瘤。妊娠试验阳性是重要鉴别点,超声检查可见妊娠囊或特征性的"落雪征"。妊娠子宫质地柔软,随孕周增大规律,而肌瘤质地较硬,增长无规律性。
对于疑似子宫肌瘤的患者,建议完善妇科检查、超声等基础评估。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腹痛加剧或肿块快速增大,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观察。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预防贫血发生。定期妇科体检对早期发现盆腔病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