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做梦挣扎醒来却醒不来是睡眠瘫痪症的表现,常见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与压力、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作息、减压放松、保持规律运动。
1、睡眠瘫痪症是一种暂时性的睡眠障碍,发生在从睡眠到清醒的过渡阶段。此时大脑已经部分清醒,但身体仍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肌肉松弛状态,导致意识清醒却无法移动身体。这种现象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能伴有幻觉或恐惧感。
2、压力是诱发睡眠瘫痪症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长,提高睡眠瘫痪的发生概率。工作压力、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3、睡眠不足和作息不规律会扰乱生物钟,增加睡眠瘫痪的风险。熬夜、倒时差、频繁改变睡眠时间等行为都会影响睡眠结构。建议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确保每晚7-9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4、某些生活习惯可能加剧睡眠瘫痪症状。仰卧睡姿会增加睡眠瘫痪的概率,建议侧卧入睡。睡前饮酒或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干扰睡眠周期,应尽量避免。建立规律的睡前习惯,如泡温水澡、阅读轻松书籍,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优质睡眠。
5、对于频繁发生睡眠瘫痪的人群,可以尝试一些具体的改善方法。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睡眠质量。练习瑜伽或太极等舒缓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如果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建议咨询睡眠专科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睡眠瘫痪虽然令人不适,但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大多数人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症状频繁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预防和改善睡眠瘫痪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