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长期超过7.0 mmol/L空腹或11.1 mmol/L餐后2小时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需要及时控制。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神经病变和视力问题。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
1、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当胰腺功能受损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时,血糖水平会升高。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2、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的患者。
3、饮食调整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建议选择低血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均衡营养。
4、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加肌肉量,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5、定期监测血糖是管理高血糖的关键。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数据以便调整治疗方案。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早期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血糖控制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通过药物、饮食、运动和监测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定期体检和与医生保持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维护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