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肾后性少尿的治疗需针对病因,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和药物影响。尿路梗阻可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源性膀胱需药物或康复治疗,药物影响则需调整用药。
1、尿路梗阻是肾后性少尿的常见原因,可能由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引起。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肿瘤需手术切除,前列腺肥大可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手术或药物治疗。
2、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膀胱功能因神经系统疾病受损,导致排尿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药物、α受体阻滞剂,康复治疗如膀胱训练、电刺激疗法,严重时需间歇导尿或膀胱造瘘术。
3、药物影响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能导致少尿。调整用药方案,如减少利尿剂剂量、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停用相关药物。同时,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药物副作用加重少尿症状。
肾后性少尿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就医并遵循避免病情恶化。通过手术、药物和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正常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