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贫血的原因可能涉及遗传、环境、生理、外伤或病理因素,常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铁代谢检查和骨髓穿刺。通过检查可以明确贫血类型,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础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如果这些指标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血常规还能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或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维生素B12缺乏)。
2、铁代谢检查
缺铁是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铁代谢检查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铁蛋白水平。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以及铁蛋白水平下降,通常提示缺铁性贫血。这类贫血常见于女性、孕妇或长期素食者,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是主要治疗方法。
3、骨髓穿刺检查
对于复杂或不明原因的贫血,骨髓穿刺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骨髓样本分析,可以评估红细胞的生成情况,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严重疾病。骨髓穿刺通常在血常规和铁代谢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进行。
贫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和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菠菜)改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或注射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或骨髓移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和豆类,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贫血。
贫血的病因复杂,及时检查明确类型是关键。通过血常规、铁代谢和骨髓穿刺等检查,结合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大多数贫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