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尿常规检查、尿培养检查、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结石刺激、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膀胱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急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可能伴有红细胞增多或蛋白尿。尿常规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留取清洁中段尿即可完成,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尿培养检查尿培养检查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膀胱炎尤为重要。需采集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在无菌条件下送检。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他如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也可能被检出。根据药敏结果可针对性选择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3、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情况,适用于反复发作、血尿明显或疑似存在膀胱占位的患者。检查时可发现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或滤泡形成,必要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排尿不适。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能评估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以及是否合并结石、肿瘤等病变,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CT尿路造影则适用于复杂病例,可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造影可能发现膀胱容量减小、壁僵硬等特征性改变。
5、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评估膀胱排尿功能,适用于合并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慢性膀胱炎可能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收缩无力等异常。该检查需要置入导尿管和直肠测压导管,过程相对复杂但诊断价值较高。
确诊膀胱炎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辛辣刺激饮食。女性患者需注意会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使用蔓越莓制剂或乳酸菌制剂调节尿路环境。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提示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需立即就医处理。所有检查项目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可自行判断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