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白内障可通过控制紫外线暴露、补充抗氧化营养素、管理慢性疾病、避免眼部外伤、定期眼科检查等方式实现。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力障碍,与年龄增长、代谢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1、控制紫外线暴露长期紫外线辐射会加速晶状体氧化损伤。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选择UV400防护标准的镜片,避免在强光环境下长时间活动。高原地区居民或户外工作者需加强防护,紫外线指数超过3时建议采取遮阳措施。
2、补充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黄素等抗氧化剂能中和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损害。日常可适量摄入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坚果及深海鱼类。临床研究表明,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较高者白内障发病概率较低,但需注意膳食均衡避免过量补充。
3、管理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会改变晶状体渗透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低于140/90mmHg。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缬沙坦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4、避免眼部外伤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外伤性白内障。从事高风险工种时应佩戴防护面罩,运动时使用护目镜。化学性眼外伤需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锐器伤后禁止揉眼,及时就医排除晶状体囊膜破裂风险。
5、定期眼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裂隙灯检查,早期发现晶状体混浊。眼科医生可通过视力测试、眼压测量和眼底评估等手段监测白内障进展。存在高度近视或青光眼病史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预防白内障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每日饮水充足,戒烟限酒,保证睡眠质量。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阅读时保持30厘米用眼距离,每40分钟远眺放松睫状肌。出现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避免盲目使用眼药水。临床常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药物延缓进展,但最终有效治疗仍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