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疼痛可能由尾骨挫伤、尾骨骨折、尾骨关节炎、盆腔炎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
1、尾骨挫伤:
尾骨挫伤多因跌倒或直接撞击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引发疼痛。疼痛特点为坐立时加重,按压尾骨区域有明显压痛。急性期需避免久坐,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压力,48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
2、尾骨骨折:
尾骨骨折常见于高空坠落或交通事故,骨折端移位可能刺激周围神经。典型表现为剧烈锐痛、排便时疼痛加剧,X线检查可确诊。需保持侧卧睡姿,严重移位需手法复位,恢复期约6-8周。
3、尾骨关节炎:
尾骨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长期久坐人群,关节软骨磨损导致慢性钝痛。晨起僵硬感明显,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可通过低频脉冲电疗缓解炎症,必要时行骶尾关节封闭治疗。
4、盆腔炎症:
女性盆腔炎或前列腺炎可能放射至尾骨区,伴随下腹坠胀、排尿异常。炎症刺激骶丛神经引发牵涉痛,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抗生素治疗,配合盆底肌放松训练改善症状。
5、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L5-S1节段突出可能压迫骶神经根,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至尾骨。常伴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突出可通过牵引治疗,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减压。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或硬椅久坐,睡眠时选择侧卧位减轻尾骨压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促进骨骼修复,每周进行2-3次游泳或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急性疼痛期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排便障碍需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