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膀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膀胱结石、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膀胱炎最常见的病因,致病菌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发炎症反应。患者除小腹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同时建议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可能导致尿流不畅,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梗阻引起的膀胱炎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必要时需进行导尿或手术治疗。
3、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生膀胱炎。这类患者小腹疼痛程度可能较轻但病程较长。除抗感染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
4、膀胱结石膀胱结石摩擦膀胱黏膜可导致机械性损伤和炎症,疼痛多呈阵发性,排尿时可能加重。结石较大时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术,术后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5、化学刺激某些化疗药物、放射线治疗或刺激性化学物质可能损伤膀胱黏膜,引发化学性膀胱炎。这类疼痛常伴有血尿,治疗需停止接触刺激源,使用膀胱保护剂如透明质酸钠灌注。
膀胱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下腹部可热敷缓解疼痛。若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肾盂肾炎,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