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肾性高血压患者肾素水平升高,主要与肾脏血流减少、肾动脉狭窄或肾脏疾病导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有关。治疗需针对病因,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1、肾脏血流减少
肾性高血压患者常因肾脏血流不足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肾脏血流减少可能是由于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病或肾小球疾病引起。肾脏感知到血流不足时,肾小球旁器会释放肾素,激活RAAS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建议:通过超声或CT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狭窄情况,必要时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2、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狭窄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素分泌。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建议:药物治疗包括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ARB类药物(如氯沙坦)和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严重狭窄可考虑肾动脉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
3、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CKD)患者常伴有肾素水平升高,尤其是晚期CKD。肾脏功能减退导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加,同时肾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肾血流。
建议:控制血压和蛋白尿是关键,可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
4、生活方式调整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辅助治疗。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上采用DASH饮食模式,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
肾性高血压患者肾素水平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需结合病因和个体情况。通过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血压,延缓疾病进展。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管理肾性高血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