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肌钙蛋白可能升高。肌钙蛋白升高主要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缺血持续时间、血管阻塞范围、侧支循环代偿能力及基础心脏疾病等因素相关。
1、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特有的结构蛋白,当缺血导致心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时,肌钙蛋白会释放入血。微小心肌损伤即可引起肌钙蛋白升高,其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2、缺血持续时间:
短暂性心肌缺血可能仅引起肌钙蛋白轻度升高,而持续30分钟以上的缺血常导致明显升高。肌钙蛋白在缺血后3-4小时开始释放,12-24小时达峰值,可持续升高7-10天。
3、血管阻塞范围:
冠状动脉主支急性闭塞时肌钙蛋白升高显著,微小血管病变则升高幅度较小。前降支病变较右冠状动脉病变更易引起肌钙蛋白大幅升高。
4、侧支循环代偿: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轻缺血损伤,使肌钙蛋白升高幅度降低。糖尿病患者因侧支循环较差,相同程度缺血时肌钙蛋白升高更明显。
5、基础心脏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处于易损状态,轻度缺血即可引起肌钙蛋白升高。肾功能不全者因清除率下降,肌钙蛋白基线水平可能偏高。
建议心肌缺血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时需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