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需结合保湿、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其发生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异常及环境刺激有关。保湿是基础,可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润肤霜;药物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纤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水疱和瘙痒。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环境因素如干燥气候、过敏原、化学物质等可诱发或加重症状;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也会导致炎症持续存在。
保湿是湿疹管理的基础,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甘油、尿素等成分的润肤霜,每天多次涂抹,特别是在洗澡后立即使用,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药物治疗方面,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倍他米松可有效缓解炎症和瘙痒,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应用;非激素类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减轻瘙痒,改善睡眠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对湿疹管理至关重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纤衣物、香水等,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以免加重皮损和感染风险。饮食上,避免已知的过敏原食物,如牛奶、鸡蛋、坚果等,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亚麻籽,有助于减轻炎症。
湿疹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结合保湿、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