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但可通过角膜屈光手术、晶体植入术、光学矫正、药物干预、行为干预等方式控制进展或矫正视力。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环境光照、眼轴异常增长、角膜曲率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
1、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屈光状态,适用于近视度数稳定的成年人。常见术式包括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辅助制瓣术等。术后需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可能出现干眼症、眩光等并发症。
2、晶体植入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矫正屈光不正,适用于高度近视或角膜薄患者。分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屈光性晶体置换术两种术式。该手术可逆性较强,但存在白内障提前、眼压升高等风险。
3、光学矫正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是最常用的视力矫正方式。特殊设计的离焦镜片可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能暂时改变角膜形态,但需严格遵循佩戴规范以避免感染。
4、药物干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被证实可减缓儿童近视发展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眼轴增长有关。使用期间需监测瞳孔散大带来的畏光反应,通常建议联合光学矫正措施。
5、行为干预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有助于预防近视发生发展。保持30厘米以上阅读距离,每20分钟远眺20秒可缓解视疲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昏暗环境作业,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近视防控需要建立从儿童期开始的综合管理体系。建议学龄儿童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成年人术后仍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疲劳。日常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根本性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