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型肺结核与空洞型肺癌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
空洞型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属于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咳嗽伴血痰等。影像学上空洞壁较光滑,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治疗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疗程通常较长。空洞型肺癌多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展而来,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痛、咯血等。影像学显示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
两类疾病均需尽早就医明确诊断,确诊后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接触传染源或致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