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湿疣是新认识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在女阴双侧小阴唇内侧和尿道口周围,出现多发性、群集性颗粒状丘疹或绒毛状突起,呈淡红色或淡黄色,2到3毫米大小,不融合。本病是良性的,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假性湿疣首先于1982年提出,首先称之为女阴毛乳头症。此后,有报道称为毛样乳头瘤。最终在1987年远藤显子等详细报道本病的病理改变,建议命名为假性湿疣。部分学者认为是因为长期的慢性炎症或分泌物刺激,也有人强调这是解剖变异,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异,并非病态。一般需要与
尖锐湿疣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