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需注意营养均衡、进食安全、饮食规律、过敏预防和生长发育监测等方面。科学喂养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避免营养不良或消化问题。
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最佳食物,含有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6个月后需逐步添加富含铁的米粉、肉泥等辅食。1岁后可过渡到多样化家庭饮食,每日需包含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四类食物。避免过早添加盐、糖及成人食品。
喂食时保持宝宝坐姿,避免躺卧进食导致呛咳。固体食物需处理成适合月龄的性状,如6-8个月为泥糊状,9个月后可尝试碎末状。坚果、果冻等高危食物3岁前禁止食用。餐具需定期消毒,避免大人咀嚼后喂食。
新生儿按需喂养,2-3小时一次。4个月后逐渐形成3-4小时固定间隔。添加辅食后需建立早中晚三餐制,两餐间可安排1-2次点心。避免频繁喂食影响消化功能,夜间喂养次数应随月龄增加逐步减少。
新食物需单独添加并观察3天,常见致敏食物包括鸡蛋、牛奶、海鲜等。家族有过敏史者,高风险食物应延后至1岁后尝试。出现皮疹、呕吐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母乳喂养可降低过敏概率。
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绘制生长曲线图。前3个月每月增重600-1000克为正常,4-6个月增速减半。若连续2个月生长迟缓需排查喂养不足或疾病因素。同时观察大便性状、睡眠质量等非定量指标。
建议家长记录每日饮食种类和进食量,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出现拒食、持续呕吐、血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注意营造愉快的进食环境,避免强迫喂食造成心理抵触。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水需求,夏季可适当增加喂水次数。培养自主进食能力应从10个月左右开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