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肠道炎症、肠道息肉恶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约20%直肠癌患者存在家族史,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叶酸片。
2、高脂低纤维饮食长期摄入红肉、加工肉制品及缺乏蔬菜水果的饮食模式,会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调整饮食结构并补充膳食纤维是重要预防手段。
3、慢性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可能通过持续黏膜损伤导致癌变,通常伴随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控制炎症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
4、肠道息肉恶变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易癌变,可能与APC基因突变有关,常见症状为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内镜下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较大息肉需行肠段切除术。
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风险,4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