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出血危险期一般为发病后7-14天,实际时间受到出血量、出血部位、基础疾病、救治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出血量:出血量超过30毫升时危险期延长,可能伴随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需紧急行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2、出血部位:脑干、丘脑等关键部位出血危险期较长,常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异常,需维持生命体征并预防脑疝形成。
3、基础疾病: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再出血风险高,危险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4、救治时机:伤后6小时内获得有效救治可缩短危险期,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需动态监测颅脑CT变化。
危险期内应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监测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恢复期逐步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