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激素治疗、热敷缓解、神经阻滞术、子宫切除术等方式改善。疼痛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子宫肌层增厚、炎症反应、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性疼痛。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严重疼痛时医生可能开具弱阿片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
2、激素治疗: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降低雌激素水平,减少内膜异位病灶活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制造假绝经状态,使异位内膜萎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局部释放孕激素,持续缓解病灶进展。
3、热敷缓解:
下腹部热敷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建议使用40℃左右热水袋,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配合腹式呼吸能放松盆底肌群,减轻痛经时的牵扯性疼痛。
4、神经阻滞术:
对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疼痛,可在影像引导下进行骶前神经阻滞。该微创介入治疗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起效,效果可持续3-6个月。需由疼痛科医生评估后实施,可能出现短暂下肢麻木等副作用。
5、子宫切除术:
对于无生育需求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是根治性治疗方案。手术可经腹腔镜或开腹完成,需同时清除盆腔内膜异位病灶。术后需激素替代治疗预防更年期症状,保留卵巢者需定期复查。
建议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以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规律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使用暖宝宝替代止痛药需警惕低温烫伤。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时需及时复查超声,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