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在面部的症状表现包括硬下疳、梅毒疹、扁平湿疣、树胶样肿等,严重者可出现面部毁容性改变。梅毒不同分期的面部皮肤表现存在差异,需结合血清学检测确诊。
1、硬下疳:一期梅毒特征性表现,感染后2-4周出现在病原体入侵部位。面部硬下疳多为单发无痛性溃疡,基底清洁呈软骨样硬度,边缘整齐隆起,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2、梅毒疹:二期梅毒常见表现,感染后6-8周出现。面部可见对称分布的玫瑰色斑疹或铜红色丘疹,表面可有鳞屑,掌跖部特征性脱屑性红斑具有诊断意义。
3、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特殊皮损,好发于口角、鼻唇沟等潮湿部位。表现为扁平湿润的疣状增生,表面糜烂有渗液,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4、树胶样肿:三期梅毒典型损害,感染2年以上出现。面部可发生无痛性皮下结节,破溃后形成深在性溃疡,边缘呈凿缘状,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面部出现可疑梅毒皮损应立即就医,避免接触传播。规范青霉素治疗可有效清除病原体,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抗体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