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疫苗后第二天发热属于常见不良反应,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反应、个体敏感差异、短暂炎症反应或合并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儿童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小儿退热栓,避免重复用药或超量使用。
3、观察护理家长需监测儿童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皮疹、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就医评估当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意识模糊时,需排除疫苗过敏或偶合感染,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血常规检查或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多数疫苗热反应2-3天自行缓解,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