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鼓包可能由负压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负压刺激拔罐时负压作用使皮下组织间隙增大,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暂时性隆起,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2、毛细血管扩张负压吸引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样鼓包,可冷敷缓解,避免抓挠刺激皮肤。
3、局部炎症反应罐具消毒不彻底或皮肤破损可能引发轻度感染,表现为鼓包伴红肿热痛,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
4、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出现皮下血肿,鼓包呈紫红色且消退缓慢,建议检测凝血功能并调整用药方案。
拔罐后48小时内避免沾水,鼓包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化脓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敏感者慎用拔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