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病治疗可通过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方式干预,常见证型包括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血瘀阻、肝肾阴虚等。
1、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郁结证,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白芍等,配合情志调节与穴位按摩。
2、清热利湿针对肝胆湿热证,见目黄尿赤、口苦纳差。方选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含茵陈、栀子等成分,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活血化瘀改善肝血瘀阻所致面色晦暗、舌质紫暗。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等,可配合针灸太冲、期门等穴位。
4、补益肝肾调理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常用一贯煎或杞菊地黄丸,含枸杞子、熟地黄等,需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严格遵医嘱调整方剂,配合低脂高蛋白饮食及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忌烟酒及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