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水肿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炎症反应、缺血性骨坏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手术减压、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外伤:骨折或关节扭伤后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液体渗出,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急性期需制动并冰敷,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2、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导致骨小梁微骨折积累,常见于绝经后女性。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抗骨吸收药物。
3、炎症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或骨髓炎等疾病引发炎性介质释放,伴随关节晨僵或发热。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选用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英夫利西单抗等免疫抑制剂。
4、缺血性骨坏死:股骨头等部位血供中断导致骨细胞死亡,晚期出现关节塌陷。早期可通过髓芯减压术改善血运,晚期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日常需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适当补充牛奶等高钙食物,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至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