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可能影响大便性状,常见表现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或里急后重感,具体与息肉大小、位置及病理类型有关。
1、便血表面糜烂的息肉可能导致粪便带鲜红或暗红色血液,较小息肉出血常呈间歇性,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源并切除息肉。
2、排便习惯改变较大息肉可能引起腹泻便秘交替或里急后重,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肠镜能评估全结肠情况并取样活检。
3、黏液便绒毛状腺瘤易分泌大量黏液导致粪便表面附有蛋清样物质,这类息肉癌变风险较高需尽早内镜下切除。
4、肠梗阻直径超过3厘米的广基息肉可能引发腹痛腹胀等不完全梗阻症状,腹部CT可评估梗阻程度,多数需外科手术干预。
发现排便异常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肠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保持高纤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