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疼痛可能由尿酸结晶沉积、炎症反应、关节损伤、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感、活动受限、皮肤脱屑等症状。
1、尿酸结晶沉积: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剧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症状。
2、炎症反应:尿酸盐结晶被免疫系统识别后,引发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疼痛。除药物控制外,发作期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3、关节损伤:反复痛风发作会导致关节软骨侵蚀和骨质破坏,形成痛风石后造成机械性压迫痛。慢性期需联合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和关节保护措施,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痛风石。
4、继发感染:痛风石破溃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加重局部红肿热痛。需进行伤口清创并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呋辛)治疗,同时监测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指标。
痛风患者应避免饮酒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饮食,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发作期可冰敷患处减轻疼痛,长期管理需定期监测尿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