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小板偏高可能由生理性脱水、感染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血常规复查与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1. 生理性脱水剧烈运动或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建议家长及时补充电解质水,监测24小时尿量,通常无须药物治疗。
2. 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可能刺激骨髓造血,家长需观察发热、咳嗽等症状,感染控制后血小板多可恢复正常,必要时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感染药物。
3. 缺铁性贫血长期挑食可能导致铁缺乏性造血亢进,家长需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可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配合摄入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
4. 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表现为脾肿大或血栓形成,需在血液科指导下使用羟基脲片或干扰素α-2b注射液控制血小板生成。
建议家长避免自行补铁,定期复查血常规,保持饮食均衡,急性感染期需及时就医评估血小板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