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可能由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干预。
1、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不足或母乳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1周内皮肤黄染加重。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必要时暂停母乳并配合蓝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2、溶血性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增多,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光照治疗,严重时需换血,常用药物包括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片等。
3、感染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导致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伴随发热、拒奶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致使胆汁淤积,表现为大便灰白、黄疸持续不退。需在出生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术前可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
家长应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发现巩膜黄染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