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被撞后是否严重需结合症状表现判断,主要观察头痛程度、意识状态、呕吐频率、肢体协调性及视觉变化。
1、头痛程度:
轻微撞击后可能出现短暂胀痛,通常30分钟内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呈撕裂样,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或硬膜外血肿,需立即就医。伴随太阳穴跳痛或颈部僵直时更需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
2、意识状态:
撞击后出现短暂意识模糊属于常见生理反应。若发生超过5分钟的意识丧失或反复嗜睡,可能存在脑震荡或弥漫性轴索损伤。特别要注意受伤后看似清醒但后续出现意识恶化的情况。
3、呕吐频率:
单次呕吐可能是头部受刺激的应激反应。若24小时内呕吐超过3次,尤其呈喷射状呕吐,常提示颅脑损伤已影响延髓呕吐中枢,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4、肢体协调性:
手脚轻微发麻可能与局部神经受压有关。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持物坠落或行走偏斜时,需考虑对冲伤引起的脑实质损伤。建议通过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初步评估小脑功能。
5、视觉变化:
眼前短暂发黑属于常见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若出现视物重影、视野缺损或瞳孔大小不等,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或颅内血肿压迫动眼神经,属于神经外科急症指征。
受伤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环境安静,每2小时观察症状变化。可适当冷敷撞击部位但避免直接按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若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途中保持头部稳定减少晃动。恢复期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