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虫感染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毛囊虫感染通常由皮肤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油脂分泌过多和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局部用药外用药物可选用甲硝唑凝胶、克罗米通乳膏或硫磺软膏,直接涂抹于患处帮助杀灭毛囊虫,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症状。
2、口服药物严重感染需配合口服甲硝唑片、伊维菌素或多西环素,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毛囊虫,可能与寄生虫数量过多、皮肤屏障受损有关,常伴随丘疹脓疱。
3、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或强脉冲光可破坏毛囊虫生存环境,适用于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与皮肤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面部潮红脱屑。
4、日常护理避免共用毛巾寝具,使用温和洁面产品,减少油脂堆积,定期高温消毒贴身物品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期间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愈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