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可能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感染、肠道息肉或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
1、肠道蠕动异常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或饮食改变可能导致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可通过腹部按摩、调整喂养方式缓解。
2、肠道感染病毒性肠炎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诱发肠管套叠,常伴发热、呕吐症状。需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控制感染。
3、肠道占位病变肠道息肉、淋巴瘤等占位病变可能成为套叠起点,多见于年长儿,可能触及腹部包块。需手术切除病灶,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
4、先天性畸形梅克尔憩室、肠旋转不良等先天结构异常易导致反复套叠,需通过肠切除吻合术矫正。术后可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婴幼儿出现阵发性腹痛、血便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就医,避免喂食,就诊前记录呕吐物及大便性状。术后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