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修复、瓣膜置换手术等方式治疗。心脏瓣膜病通常由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1、药物保守治疗轻度瓣膜反流或狭窄可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如呋塞米片;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重构,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介入治疗二尖瓣狭窄可行经皮球囊扩张术,主动脉瓣狭窄适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介入治疗创伤小,但需严格评估瓣膜形态及钙化程度。
3、外科手术修复瓣膜脱垂或腱索断裂可进行瓣膜成形术,包括瓣环成形、腱索重建等技术。修复手术能保留自身瓣膜结构,术后抗凝要求较低。
4、瓣膜置换手术严重毁损瓣膜需置换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强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须长期抗凝但存在衰败概率。手术需根据年龄、合并症等个体化选择。
确诊后应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