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细菌性痢疾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肠道微生态调节、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与饮食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慢性胃肠疾病等因素相关。
1、补液治疗:轻中度脱水优先采用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预防电解质紊乱。
2、抗生素治疗: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磷霉素等药物可有效杀灭志贺菌。家长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3、微生态调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制剂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建议家长在发热消退后开始补充。
4、对症支持:高热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腹痛可局部热敷。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
治疗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所有餐具需煮沸消毒,护理前后家长应严格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