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逐渐加重,常见发展路径为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减退,主要与免疫失衡、反复感染、鼻腔结构异常、遗传因素有关。
1. 免疫失衡长期接触过敏原会导致Th2免疫应答亢进,鼻黏膜持续水肿。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炎症,同时进行过敏原回避。
2. 反复感染鼻腔防御功能下降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增多。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配合鼻腔冲洗。
3. 结构异常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引发持续性鼻塞。需通过鼻内镜评估是否需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
4. 遗传倾向特应性体质人群更易进展为顽固性鼻炎。此类患者建议早期开展脱敏治疗,可选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
日常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坚持盐水洗鼻可延缓病情进展,若出现头痛、嗅觉明显减退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