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出现发热可能由肿瘤热、感染性发热、药物反应、癌性淋巴管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退热药物或调整化疗方案。
1. 肿瘤热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原导致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波动,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 感染性发热化疗后骨髓抑制易合并肺部或腹腔感染,表现为高热伴寒战,需进行血培养并选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3. 药物反应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伴有皮疹,需暂停用药并改用雷替曲塞等替代治疗方案。
4. 癌性淋巴管炎肿瘤转移至淋巴系统引发炎性反应,特征为持续性弛张热,可尝试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控制病情进展。
胃癌发热期间应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摄入不少于2000毫升温水,若体温超过39℃持续24小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