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持续1-3周。
1、皮肤黏膜黄染新生儿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呈现黄色,轻压皮肤可见黄染消退。该症状与胆红素代谢延迟有关,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加强母乳喂养可促进胆红素排泄。
2、巩膜黄染眼白部分出现明显黄染,是胆红素沉积的典型表现。建议家长每日观察黄疸变化,若持续加重需监测经皮胆红素值。
3、尿色加深尿液呈深黄色或浓茶色,提示结合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家长需记录每日尿量,保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以加速胆红素代谢。
4、大便颜色变浅粪便颜色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可能伴随排便次数减少。需与胆道闭锁鉴别,若持续3天未改善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期间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每日监测黄疸范围,避免阳光直射退黄,若出生2周后未消退或胆红素值超过安全范围需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