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水肿可能由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抬高患肢、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
1、血管损伤骨折时周围血管破裂导致组织液渗出,表现为局部肿胀。早期需制动并抬高患肢,可遵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片、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2、炎症反应骨折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引发血管扩张,出现红肿热痛。急性期可冰敷,48小时后改热敷,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依托考昔片等抗炎镇痛药。
3、静脉回流障碍石膏固定或肌肉活动减少导致静脉泵功能减弱,血液淤积引发水肿。建议早期进行踝泵运动,使用弹力绷带,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羟苯磺酸钙胶囊。
4、淋巴循环受阻创伤后淋巴管断裂使组织间液回流受阻,形成顽固性水肿。需进行淋巴引流按摩,穿戴压力袜,必要时采用微波理疗促进淋巴管修复。
骨折恢复期应保持适度活动,控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