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钙化可通过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方式治疗。肝钙化通常由钙盐沉积、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肝脏肿瘤等原因引起。
1、定期复查体积较小的无症状钙化灶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随访,主要适用于生理性钙盐沉积,无须特殊处理。
2、药物治疗合并胆管炎时可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能与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有关,常伴有右上腹隐痛、发热等症状。
3、手术切除钙化灶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占位效应需考虑肝部分切除术。多与肝血管瘤、肝癌等占位性病变相关,可能出现消瘦、黄疸等表现。
4、射频消融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深部钙化灶,通过高温使病灶坏死。常与转移性肝癌钙化相关,需结合增强CT明确性质。
日常应避免饮酒,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出现持续肝区疼痛或皮肤巩膜黄染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