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长包多为良性病变,常见原因包括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毛囊炎或瘢痕疙瘩,仅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相关。
1、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堵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囊肿,表现为无痛性圆形包块,可能伴发感染。治疗需局部消毒,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2、淋巴结肿大耳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包块质地柔软可活动。针对原发感染治疗后可消退,必要时可服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3、毛囊炎细菌感染毛囊形成红色丘疹,伴压痛或脓液。保持清洁后多可自愈,顽固性感染可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口服多西环素。
4、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等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表现为不规则溃疡性结节。需病理确诊后行手术切除,晚期需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
建议观察包块变化特征,若出现快速增长、破溃不愈、质地坚硬等情况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日常避免反复抓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