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肿瘤压迫、脑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面神经水肿。发病可能与受凉或免疫反应有关,表现为突发性面部肌肉瘫痪。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
2、抗病毒治疗若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需联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常伴耳周疱疹或疼痛,起病前多有感冒史。可选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
3、物理治疗急性期后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促进神经修复。长期吹风或中耳炎可能导致面神经缺血,表现为闭眼不全和口角歪斜。建议配合针灸或电刺激治疗。
4、手术治疗肿瘤或外伤所致面瘫需行面神经减压术。占位性病变可能伴随听力下降,CT检查可明确病因。严重者需进行神经移植或跨面神经吻合术。
发病一周内是治疗黄金期,需避免冷风刺激,用眼罩保护角膜,咀嚼时选择软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