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改善。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肿瘤压迫、脑血管病变、贝尔麻痹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面瘫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减轻神经水肿,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控制病毒感染。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修复。急性期用药需在发病72小时内开始,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2、物理治疗超短波透热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有助于消炎消肿。发病1周后可进行面部肌肉电刺激治疗,防止肌肉萎缩。每日可配合面部按摩,从额部至下颌沿肌肉走向轻柔按压,每次15分钟。
3、中医针灸发病初期选取远端穴位如合谷、足三里,急性期后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地仓等面部穴位。配合艾灸翳风穴,隔姜灸效果更佳。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每周3-5次,10次为1疗程。
4、手术治疗对于外伤性面神经断裂需行神经吻合术,肿瘤压迫者需切除病灶。病程超过2年且肌肉萎缩严重者,可考虑行阔筋膜悬吊术或颞肌转移术改善外观。手术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5、生活护理外出需佩戴墨镜防止角膜干燥,睡眠时用纱布覆盖患侧眼睛。进食选择软质食物,避免残留颊囊。每日对镜练习抬眉、闭眼、鼓腮等表情动作,每次10分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面瘫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等食物。康复期可进行面部热敷,温度不超过40℃。避免焦虑情绪,建立康复信心。若3个月未恢复需复查肌电图,排除神经不可逆损伤。急性期及时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者在2-3个月内恢复,遗留后遗症者需长期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