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偏小可通过营养干预、激素治疗、运动调整、疾病管理等方式改善。骨龄延迟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有关。
1、营养干预保证优质蛋白和钙摄入,每日摄入牛奶、鸡蛋、瘦肉等,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或维生素D补充剂。
2、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者可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前需完善垂体MRI、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禁忌。
3、运动调整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弹跳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刺激骨骺软骨细胞增殖,避免举重等负重运动抑制生长。
4、疾病管理慢性肾病患儿需控制蛋白尿,Turner综合征需联合雌激素治疗,所有继发性骨龄延迟均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
建议每3-6个月监测骨龄变化,保证每晚8小时睡眠,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青春期前出现年生长速度不足4厘米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