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等,按病情发展可分为轻度功能障碍至严重器质性病变。
1、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运动时漏尿,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导致的盆底肌松弛有关,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严重者需使用米多君、度洛西汀或手术悬吊治疗。
2、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膀胱等器官下坠至阴道,多因多次分娩或长期腹压增高导致,轻症用子宫托支撑,中重度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或阴道封闭术。
3、盆底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性交痛,与肌肉过度紧张或神经损伤相关,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肌肉松弛剂如地西泮可缓解症状。
4、慢性盆腔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下腹疼痛,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粘连引起,需排查病因后采用神经阻滞或腹腔镜手术干预。
建议出现盆底不适症状时尽早就诊评估,日常避免提重物及长期便秘,适量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