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皮肤黄染多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四肢蔓延,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更明显。巩膜黄染需翻开眼睑检查球结膜部位,通常呈现均匀的淡黄色。大便颜色变浅表现为淡黄色或灰白色,但不会完全呈陶土样白便,与胆汁淤积性黄疸存在区别。
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范畴,黄疸程度多为轻中度,血清总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毫克每分升。该类型黄疸具有迟发性特点,多在出生后7天左右出现,持续时间可达2-3个月。哺乳期间黄疸可能反复波动,但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吃奶量和体重增长正常。
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观察婴儿反应,适当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