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导致骨缺损可通过清创术、抗生素治疗、骨移植、骨延长术等方式处理。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清创术: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和感染灶,减少细菌负荷。清创后需配合持续灌洗引流,必要时可放置抗生素骨水泥。
2、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静脉给药需持续4-6周,严重感染需延长疗程。
3、骨移植:缺损较大时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区域促进愈合。移植骨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
4、骨延长术:通过外固定架逐步牵拉延长残存健康骨组织,适用于长骨大段缺损。治疗周期较长,需密切监测骨痂形成情况。
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避免剧烈运动直至骨愈合完成,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修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