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电子信号转换后的模拟听觉感知,与自然听力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机械音质、频率范围受限和声音失真。
1、机械音质人工耳蜗通过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声音呈现电子合成特征,类似机器人声调或金属音,尤其在单音节词识别中明显。
2、频率受限受电极数量限制,无法完全覆盖正常人耳20-20000赫兹的听觉范围,高频声常被压缩处理,影响音乐欣赏和复杂环境声分辨。
3、声音失真背景噪声抑制能力较弱,多人对话场景可能出现声音重叠,部分使用者描述为"水下听声"或"电话杂音"的模糊感。
4、适应变化经过数月神经适应训练后,多数使用者能重构声音认知,将电子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儿童使用者适应能力更强。
人工耳蜗使用者需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日常注意避免强磁场干扰,定期调试言语处理器参数以优化听觉效果。